申敕
基本解釋
亦作“ 申勅 ”。1.告誡。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公卿申敕百寮,深思天誡,有可省減便安百姓者,條奏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高貴鄉(xiāng)公髦傳》:“﹝臣﹞欲遵 伊 周 之權,以安社稷之難,即駱驛申勑,不得迫近輦輿,而 濟 遽入陳間,以致大變。”《晉書·李憙傳》:“其申敕羣僚,各慎所司,寬宥之恩,不可數(shù)遇也。” 清 黃宗羲 《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》:“當事每每以空言申勑,安得如 汪守 者而與之講濟世之事乎?”
(2).敕命;宣示詔令。 漢 蔡邕 《陳留太守胡公碑》:“靈柩將窆,申敕脩儀。”一本作“ 申勑 ”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明帝紀》:“申敕郡國,貢士以經(jīng)學為先。” 南朝 梁武帝 《申敕諸州訊獄詔》:“可申勅諸州,月一臨訊,博詢擇善,務在確實。” 宋 蘇轍 《再催行役法札子》:“伏乞更加申敕,速令詳議,立成定法,以時行下取進止。”
(3).整飭;整頓。 宋 王安石 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:“兵士雜於疲老,而未嘗申勑訓練。”
成語(Idiom):申敕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shēn ch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向上級或有權威的人請示或奏報事情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申敕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第一個字“申”表示向上級請示或奏報,第二個字“敕”表示上級下達的命令或指示。申敕一詞用來形容向上級請示或奏報事情,表示尊重上級權威,遵循上級指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申敕一詞常用于形容下屬向上級請示或奏報事情的場景。例如,工作中,下屬向領導請示工作進展情況或?qū)で笾笇r可以使用申敕這個成語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申敕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官場。在古代,下屬向上級請示或奏報事情是一種常見的禮儀,需要經(jīng)過一定的程序。申敕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場中,下屬向上級請示或奏報事情的禮儀程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申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,由動詞“申”和名詞“敕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下屬向領導申敕,匯報工作進展情況。
2. 她申敕上級,請求延長項目的完成時間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(lián)想記憶來記住申敕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下屬,向上級請示或奏報事情的場景,然后將這個場景與申敕這個成語聯(lián)系起來,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場禮儀和文化的知識,可以更好地理解申敕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我向老師申敕,請求請假去參加親戚的婚禮。
初中生:學生會主席向校長申敕,請求增加課外活動的時間。
高中生:我向?qū)T申敕,匯報了學生會的工作進展情況。
大學生:實習生向?qū)熒觌罚瑢で笾笇Ш徒ㄗh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