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金搨
基本解釋
一種拓本,紙色黑而有光澤。 明 屠隆 《考槃馀事·帖箋·南北墨紙》:“南紙,其紋竪,墨用油煙以蠟,及造烏金紙,水敲刷碑文。故色純黑而有浮光,謂之烏金搨。”
成語(Idiom):烏金搨
發音(Pronunciation):wū jīn tā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物品顏色黑而有光澤,引申為形容文章或言辭華麗而空洞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烏金搨是由“烏”、“金”和“搨”三個字組成的成語。烏指黑色,金指金黃色,搨指抹拭。烏金搨的本意是指將黑色和金黃色的顏料攪拌在一起,使顏色呈現出黑而有光澤的效果。后來,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文章或言辭華麗而空洞,沒有實質內容或深刻思想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烏金搨一詞多用于文學評論或文化討論中,用來批評那些形式華麗但內容空洞的文章或言辭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辭華麗卻缺乏實質性的觀點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烏金搨最早出現在明代鄭箕山的《箕山詞話》,鄭箕山認為有些文人喜歡追求形式上的華麗,卻忽視了內容的重要性,于是用烏金搨來形容這種現象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名詞+動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演講雖然詞藻華麗,但烏金搨,缺乏真實的觀點。
2. 這篇文章的標題炫目,但內容烏金搨,沒有實質性的論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烏金搨”與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,想象一個黑色和金黃色的顏料被攪拌在一起,形成一種華麗而空洞的顏色。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,如“錦上添花”、“畫蛇添足”等,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,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的演講雖然很有詞藻,但是烏金搨,沒有實際的內容。
2. 初中生:這篇文章寫得很華麗,但烏金搨,沒有深刻的思想。
3. 高中生:他的辯論雖然說得很動聽,但烏金搨,缺乏實質性的觀點。
4. 大學生: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空洞,完全是烏金搨的表現。
5. 成年人:他的演講風格華麗,但烏金搨,沒有實質性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