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絶
基本解釋
1.指三國魏《受禪碑》的王朗文﹑梁鵠書﹑鐘繇刻字。
2.三國吳主趙夫人的織錦﹑刺繡﹑絲幔被稱為"機絕"﹑"針絕"﹑"絲絕",人謂"吳有三絶,四海無儔其妙。"見晉王嘉《拾遺記.吳》。
3.指晉顧愷之的才﹑畫﹑癡。
4.指晉袁山松之《行路難》辭﹑羊曇唱樂﹑桓伊挽歌。
8.指晉戴逵所作佛像,顧愷之所作維摩畫圖,義熙年間獅子國所獻玉像。
6.南朝宋謝瞻所作《喜霽》詩,謝靈運寫之,謝琨詠之,王弘稱之為三絕。見《南史.謝瞻傳》。
7.南朝梁元帝畫孔子像,自撰贊辭并自書之,時人謂之三絕。見《南史.梁元帝紀》。
8.隋田僧亮﹑楊契丹﹑鄭法士三人在京師光明寺畫小塔,鄭圖東壁北壁,田圖西壁南壁,楊畫外邊四面,稱為三絕。見唐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.楊契丹》。
9.指唐吳道玄﹑韋無忝﹑陳閎三畫家合作之《金橋圖》。唐明皇幸潞州,道由金橋,羽儀甚盛,詔吳道玄﹑韋無忝﹑陳閎,令同制《金橋圖》。"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馬,陳閎主之;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,吳道玄主之;狗馬騾驢牛羊駱駝貓猴豬貀四足之類,韋無忝主之。圖成時為三絶焉。"見唐鄭棨《開天傳信記》。
10.唐張璪常畫古松于齋壁,符載為之作贊,衛象為之配詩,亦一時三絕。見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.語資》。
11.指唐鄭虔之詩﹑書﹑畫。
12.指唐李揆之門第﹑人物﹑文學。
13.唐宋之問之父令文富文辭﹑工書﹑力絕人,世稱三絕。見《新唐書.宋之問傳》。
14.唐韋暠善判﹑李亙工書,彥伯屬辭,時稱"河東三絕"。見《新唐書.徐彥伯傳》。
18.唐文宗時,詔以李白之歌詩,裴旻之劍舞,張旭之草書為三絕。見《新唐書.李白傳》。
16.三次斷絕。
成語(Idiom):三絶(sān jué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ān ju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某種事物或狀態達到了極致,無法再超越或超越的極限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三絶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由“三”和“絶”兩個字組成。其中,“三”表示數量或程度的最高限度,而“絶”表示斷絕或終止。三絶的含義是指某種事物或狀態達到了極致,無法再超越或超越的極限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三絶常用來形容具有卓越、出類拔萃、絕無僅有等特點的事物或狀態。它可以用來形容人才、才華、技藝、美景、珍品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三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。在古代,人們常常用“三”來表示數量或程度的最高限度。而“絶”則表示斷絕或終止。因此,將“三”和“絶”結合在一起,形成了三絶這個成語,用以描述某種事物或狀態達到了極致,無法再超越的情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三絶由兩個漢字組成,結構簡單明了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演講水平已經達到了三絶,無人能及。
2. 這幅畫的藝術價值已經達到了三絶,無價之寶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三絶”與“極致”、“無法超越”等詞語連結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同時,可以結合具體的例句來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“三絶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絕世無雙”、“獨一無二”等,以擴大詞匯量和豐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這個游樂園的過山車真的太刺激了,簡直是三絶!
2. 初中生:他的數學成績一直是全年級第一,真是三絶的學霸。
3. 高中生: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和劇情都太棒了,可以說是三絶之作。
4. 大學生:這個實習機會真是難得一見的好,可以說是三絶的機會。
5. 成年人:這家餐廳的菜品口味獨特,絕對是三絶的美食體驗。
通過以上學習指南,你可以全面了解“三絶”這個成語的含義、用法和記憶方法,同時還可以延伸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,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