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詞語解釋
bàn xìn bù xìn ㄅㄢˋ ㄒㄧㄣˋ ㄅㄨˋ ㄒㄧㄣˋ半信不信
謂不完全相信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》:“茍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擇,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七回:“ 定 半信不信,心中猶豫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六十回:“ 行者 半信不信道:‘你且説,早尋 大力王 何故?’”
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:半信不信
成語(Idiom):半信不信
發音(Pronunciation):bàn xìn bù xì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既半信半疑,不完全相信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表示對某事或某人的真實性或可靠性持懷疑態度,不完全相信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用于描述對某人或某事持有懷疑態度,不輕易相信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漢書·霍光傳》中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。霍光是西漢的重臣,在他幕府中有一個叫王吉的人,他以講究迷信著稱。有一天,王吉對霍光說,他在夢中見到一只大鹿,預示著國家將發生大事。霍光對此半信半疑,不完全相信。后來,確實發生了大事,王吉的預言成為了現實,于是人們就形容對某事或某人的話半信半疑為“半信不信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動詞+副詞+動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我說的話總是半信不信的樣子。
2. 我對他的承諾半信半疑,不知道他是否能兌現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半信不信”拆分為“半信”和“不信”兩個部分,分別表示對某事或某人的信任程度。可以通過與類似的成語進行對比,例如“全信全疑”、“全信不疑”,來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信任相關的成語,如“信口雌黃”、“信以為真”等,以增加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,但我半信不信。
2. 初中生:我對他的借錢請求半信不信,怕他不還給我。
3. 高中生:對于網絡上的謠言,我們應該半信不信,要進行核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