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剝膚及髓(bō fū jí suǐ)
發音(Pronunciation):bō fū jí suǐ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對人或事物進行徹底的剖析和深入的研究,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道理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剝膚及髓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,比喻對人或事物進行徹底的分析和探究,從表面到內在,揭示其本質和內在的道理。剝膚指的是剝去外表,髓指的是事物的核心和精髓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對某個問題、現象或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的過程。也可以用于形容對文學作品、藝術作品等進行深入理解和解讀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君子之道,剝而皮,剖而髓?!币馑际钦f,君子的學問就像剝去皮肉,剖開內臟,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和真理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剝膚及髓是一個四字的動賓短語,其中“剝膚”和“及髓”分別表示動作和對象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剝膚及髓的研究,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。
2. 這部小說剖析了人性的復雜性,真正剝膚及髓地展現了人物內心的變化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剝膚及髓”與深入研究、剖析事物的意義聯系起來,形象地想象剝去外表,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,如“剖析骨髓”、“刨根問底”等,擴展對事物深入研究的表達方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告訴我們要剝膚及髓地學習知識,不僅要記住表面的知識點,還要深入理解內在的道理。
2. 初中生:在寫作文時,我們要剝膚及髓地剖析問題,找到問題的根源,才能寫出有深度的文章。
3. 高中生:學習科學知識要剝膚及髓地理解,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記憶,要深入研究原理和應用。
4. 大學生:在進行科研時,我們需要剝膚及髓地研究問題,進行實驗和數據分析,以得出準確的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