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潰
成語(Idiom):遁潰 (dùn kuì)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ùn ku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逃跑,溜走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遁潰是指逃離,逃走。形容人在危險、困難或失敗面前,不敢面對,選擇逃避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遁潰常用于貶義,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敢面對現實,選擇逃避。也可用于形容一種戰略上的失敗,即軍隊在戰斗中潰敗逃跑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記載了一個故事,說楚漢戰爭時期,秦朝將領項梁在得到秦王趙高的密謀后,決定反秦起義。他在項軍中設立了嚴格的軍紀,規定如果有人在戰斗中逃跑,將會被處以極刑。然而,當項梁面對秦軍的強大時,他自己卻逃跑了,這就是“遁潰”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遁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,第一個字“遁”是動詞,表示逃避,逃走;第二個字“潰”是動詞,表示潰敗,破裂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困境中遁潰了,沒有勇氣面對現實。
2. 在戰斗中,敵軍遭到重創,開始遁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,突然潰敗逃跑的情景,將這個畫面與“遁潰”這個詞聯想起來,有助于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逃避、潰敗相關的成語,如“敗走麥城”、“潰不成軍”等,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他考試不及格了,只好遁潰了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他在比賽中遇到了困難,不敢面對,選擇遁潰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面對學業壓力,有些同學會選擇遁潰,逃避現實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有些人會遁潰,不敢面對未來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