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準
基本解釋
(1).即平準。 漢 代中央政府平抑物價的一種措施。《后漢書·靈帝紀》:“﹝ 熹平 四年﹞改‘平準’為‘中準’,使宦者為令,列於內署。”
(2).指商品交換的媒介和衡量其價格的尺度。 孫中山 《錢幣革命》:“錢幣為何?不過交換之中準,而貨財之代表耳。” 廖仲愷 《錢幣革命與建設》:“錢幣之成也,由貨物所換得之品,用充交易中準之具,其目的不在消費,而在輾轉流通以得他物為究竟。”
符合水準。《莊子·天道》:“水靜則明燭鬚眉,平中準,大匠取法焉。” 王先謙 集解:“其平與準相中,故匠人取法焉,謂之水平。”
見“ 中準 ”。
成語(Idiom):中準(zhōng zhǔ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ōng zhǔ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中正準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中準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表示中間、中央位置準確無誤,沒有偏差。用來形容某事物的位置或定位非常精確,沒有任何錯誤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中準一般用于形容定位、位置準確的情況。例如,我們可以用中準來形容一個導航系統,表示導航系統的定位非常準確,沒有偏差。另外,中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判斷力或決策準確無誤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中準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清楚,但它的意義與“準確無誤”有關。在古代,人們在進行測量、定位等工作時,需要保證準確無誤。因此,中準成為了一個形容詞短語,用來形容準確無誤的情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中準是由形容詞“中”和動詞“準”組成的。其中,“中”表示中間、中央的意思,“準”表示準確、無誤的意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判斷總是中準無誤,很少犯錯。
2. 這個導航系統定位非常中準,從來沒有帶錯過路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中”字與“準”字聯系起來,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像。例如,可以想象一個準星(準)正好在靶子的中間(中)位置,表示中準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,例如“準確無誤”、“精準定位”等,可以擴展對中準這一概念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作業總是寫得中準無誤。
2. 初中生:老師的解答非常中準,幫助我們理解了問題。
3. 高中生:這個學校的招生政策很中準,確保了公平競爭。
4. 大學生:研究人員的實驗數據非常中準,證明了他們的研究成果。
5. 成年人:公司的市場定位非常中準,使得產品銷售一直保持增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