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一無所獲
發音(Pronunciation):yī wú suǒ huò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沒有得到任何東西,一無所得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形容努力或經歷了一段時間后,沒有取得任何成果或收獲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某人付出了很大努力,但最終沒有獲得任何回報的情況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目標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記載了一個故事。漢朝末年,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,經過了長時間的戰斗和努力,但最終失敗了。據說他在失敗后感慨地說:“吾志在四海,而力不能及,身雖喪乎天下,而名亦去矣,為之奈何?”意思是他的志向很大,但力量無法達到,雖然失去了天下,名聲也蕩然無存,他覺得很無奈。后來,人們將他的這番話總結為成語“一無所獲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四個漢字,四個字都是單音節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考試,但最終一無所獲。
2. 這個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,但最終一無所獲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一無所獲”與失敗或努力沒有回報的情況聯系在一起,形成記憶聯結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,如“勞而無功”(láo ér wú gōng,辛苦努力但沒有成果)、“徒勞無益”(tú láo wú yì,白費力氣沒有好處)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花了很多時間畫了一幅畫,但最終一無所獲。
2. 初中生:他參加了很多比賽,但最終一無所獲。
3. 高中生:我努力學習了很長時間,但最終一無所獲。
4. 大學生:我投入了很多精力準備面試,但最終一無所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