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疏
基本解釋
亦作“ 二疎 ”。指 漢宣帝 時名臣 疏廣 與兄子 受 。 廣 為太傅, 受 為少傅,同時以年老乞致仕,時人賢之。歸日,送者車數百輛,設祖道,供張 東都門 外。 晉 張協 《詠史》:“藹藹 東都門 ,群公祖二疎。”《隋書·韋世康傳》:“欲追蹤二 疎 ,伏奉尊命。” 唐 護國 《歸山作》詩:“四皓將拂衣,二 疏 能掛冠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蹇賦》:“予羨夫二 疏 之鑒止兮,齊縣輿而脫駕。”
成語(Idiom):二疏
發音(Pronunciation):èr shū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人與人之間關系疏遠,不親近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二疏是由“二”和“疏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二”表示數量,意為兩個;“疏”表示疏遠、不親近。二疏的基本含義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,不親近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二疏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,不親近的情況。例如,可以用于描述朋友之間長時間沒有聯系,感情疏遠的情況;也可以用于形容親戚之間關系疏遠,不親近的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二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《木蘭辭·賦別》。故事講述了木蘭辭別父母,代替父親從軍的故事。在故事中,木蘭的父母非常疼愛她,但木蘭卻選擇了離開家鄉去從軍。因為木蘭的選擇讓她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,所以人們用“二疏”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的情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二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沒有特定的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們曾經是好朋友,但由于長時間沒有聯系,現在已經變得二疏了。
2. 親戚之間的關系本來很好,可是由于各種原因,現在已經變得二疏了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與“疏遠”這個詞的發音相近來記憶“二疏”這個成語。同時,可以聯想到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,形成了“二疏”的情況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二疏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二八佳人”、“二心二意”等。這些成語都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關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和我的好朋友因為各自忙于學習,關系變得二疏了。
2. 初中生:我和以前的同桌不再一個班級,我們之間的關系變得二疏了。
3. 高中生:由于長時間沒有見面,我和初中時的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變得二疏了。
4. 大學生:我和高中時的同學因為生活地點不同,關系變得二疏了。
5. 成年人:我和以前的同事由于工作調動,關系變得二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