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舉國一致
發音(Pronunciation):jǔ guó yī zh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全國上下一致同意或行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指全國上下在某個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,一致同意或行動。表示國家團結統一,眾志成城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可用于形容國家在面對重大挑戰時,人們齊心協力,共同努力。也可用于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內部的一致行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。據說,當時南北朝各國頻繁發生戰爭,而南北朝統一的愿望卻一直存在。北齊國皇帝高洋曾經在位時,他派人向南梁國提出和談,希望實現南北統一。南梁國的皇帝蕭衍接受了北齊的提議,并且派出使者前往北齊進行和談。在和談期間,南梁國內的官員和民眾都非常支持這次和談,一致認為統一是國家的大事。最終,南梁國和北齊國達成了協議,實現了南北統一。這次南北統一的和談被稱為“舉國一致”,成為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舉國一致”由“舉”、“國”、“一”、“致”四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國家面臨危機時,人民應該舉國一致,共克時艱。
2.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在追求同一個目標,舉國一致,共同努力。
3. 在這個重大問題上,我們需要達成舉國一致的共識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舉國一致”與國家統一的愿望聯系起來,想象全國上下的人們舉起旗幟,一致同意或行動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其他統一事件,如秦朝統一中國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在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,我們全班同學舉國一致地為自己的班級加油。
2. 初中生:在環保活動中,我們應該舉國一致地保護環境,共同建設美麗的家園。
3. 高中生:面對疫情,我們要舉國一致,共同抗擊病毒,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
4. 大學生:在社會實踐活動中,我們團隊的成員舉國一致地努力,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