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閣
基本解釋
明 代罷宰相之名,仿 宋 置殿閣大學士,以閣在宮內,謂之內閣。大學士入直 文淵閣 ,稱為入閣預機務。省稱“入閣”。 清 代因之,唯入閣辦事的,專屬大學士,而以尚書為協辦。 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呼嵩》:“寡人即位以來,見他正色立朝,敢言直諫,真是個社稷之臣,目下就要取他入閣。” 清 嚴有禧 《漱華隨筆·內閣》:“ 成化 弘治 多由侍郎陞尚書,若先陞尚書,則無入閣之命。” 吳晗 《況鐘和周忱》:“ 明成祖 在打到 南京 ,作了皇帝以后,任命七個官員替他管理機密事務,叫作‘入閣’,后來叫作‘拜相’。”
成語(Idiom):入閣
發音(Pronunciation):rù g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被任命為官職或進入政府機構工作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入閣是指被任命為官員或進入政府機構工作。閣即指古代官員聚集、議事的地方,入閣則是指官員被任命進入閣中工作。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被提拔或晉升到高級職位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入閣一詞多用于政治或官場的話題中,形容某人被任命為高級官員或進入政府機構工作。也可以用于其他場景中,比如形容某人被提拔到高級職位或進入重要的工作團隊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入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場。當時,官員被任命進入宮廷閣樓(閣)工作,以參與政務議事。因此,入閣一詞逐漸形成,用來表示被任命為官員或進入政府機構工作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,動詞“入”表示進入,賓語“閣”表示政府機構或官場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工作表現,順利入閣成為部門主管。
2. 這位年輕的政治家一躍入閣,成為國家的重要決策者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“入閣”。可以想象自己成為一名官員,進入宏偉的閣樓中工作,參與重要的政務議事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場的結構和政治制度,以及官員的晉升途徑和選拔標準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希望長大后能夠入閣,為國家做出貢獻。
2. 初中生:他才剛畢業就入閣了,真是厲害!
3. 高中生:政治家們都希望通過努力入閣,為社會做出更多的改變。
4. 大學生:我正在努力學習,希望將來能夠入閣擔任重要職位。
5. 成人:他經過多年的努力,終于入閣成為了一名重要的政府官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