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逸
成語(Idiom):逃之夭夭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táo zhī yāo yā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逃跑得非常快,逃離得很遠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逃之夭夭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用來形容逃跑得非常快,逃離得很遠。夭夭表示非常快,迅速而又遠離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逃之夭夭常常用來形容逃跑非常迅速、遠離而且不留痕跡的情況。可以用于描述逃犯逃跑、逃避責任、逃離困境等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逃之夭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(xiàn)在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中。據(jù)說,在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之前,有一位名叫白起的將軍,他率領(lǐng)秦軍征戰(zhàn)四方,所向披靡。一次,白起攻打韓國時,韓國的國君逃跑得非常快,連夜逃離了國境,留下了一個空城。白起看到后,感嘆說:“逃之夭夭,生氣勃勃。”后來,人們就用“逃之夭夭”來形容逃跑得非常快、遠離得很遠的情況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逃之夭夭的結(jié)構(gòu)是“動詞+之+形容詞+形容詞”,其中“逃”是動詞,“之”是介詞,“夭夭”是形容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逃之夭夭,一夜間就消失了。
2. 那個小偷逃之夭夭,連警察都追不上他。
3. 這個公司的老板逃之夭夭,留下了一堆債務(wù)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(lián)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逃跑得非常快,遠離得很遠,形象鮮明的場景會更容易記住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逃逸相關(guān)的成語,例如“逃之千里”、“逃之夭夭,生氣勃勃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小明在夢里逃之夭夭,跑得比兔子還快。
2. 初中生:昨天我發(fā)現(xiàn)我的小狗逃之夭夭,我找了一整天都找不到它。
3. 高中生:考試前夜,他們的腦袋里都是逃之夭夭的念頭,想盡辦法逃避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