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歷
基本解釋
(1).“ 印紙歷子 ”的省稱。 宋 曾敏行 《獨醒雜志》卷七:“自舉兵至訖事,文移數篋,崎嶇兵火,毀失殆盡,僅存印歷。” 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別集·劉漫塘》:“嘗大書其印歷,以示終身不起云。”
(2).泛指官府發的憑證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戶部·救荒》:“ 司馬光 《救荒疏》云:‘富室有蓄積者,官給印歷,聽其舉貸,量出利息,俟豐熟日,官為收索,示以必信,不可誑誘。’”
成語(Idiom):印歷
發音(Pronunciation):yìn l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歷史上的事情或人物留下的痕跡或影響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印歷是由“印”和“歷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印”指印記,痕跡;“歷”指歷史。合在一起,表示歷史上的事情或人物留下的痕跡或影響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印歷常用于描述歷史事件或人物對后世的影響。可以用于討論歷史文化、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話題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印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。在古代,人們常常使用印章來留下痕跡或記錄重要事情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些印章上的印記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,也代表了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。因此,印歷成為了描述歷史痕跡和影響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謂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座古城保存完好,印歷深深地銘刻在每一塊石頭上。
2.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的印歷,讓讀者了解了那段歷史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印歷想象成一個印章留下的歷史痕跡,用于幫助記憶其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閱讀歷史書籍、參觀博物館等方式深入了解印歷的含義和相關歷史知識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說,我們要珍惜歷史遺跡,因為它們是印歷。
2. 初中生:印歷告訴我們,歷史是不能忘記的,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。
3. 高中生:印歷是歷史的痕跡,它提醒我們珍惜現在的時光,為未來做好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