斥謬
基本解釋
指出謬誤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交際》:“且夫朋友也者,必取乎直亮多聞,拾遺斥謬,生無諱言,死無託辭,始終一契,寒暑不渝者。”
成語(Idiom):斥謬(chì miù)
發音(Pronunciation):chì mi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批駁錯誤的言論或觀點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斥謬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斥”意為批駁、駁斥,“謬”意為錯誤、謬誤。斥謬的含義是批駁錯誤的言論或觀點,揭露謬誤,使人們認清真相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斥謬常用于辯論、討論或爭論中,用來駁斥他人的錯誤觀點,表達自己的正確看法。此外,斥謬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,指責他人的錯誤行為或思維方式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斥謬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意也。夫吹者,非言也,吹者有病也。聽其言也,觀其行也,而后斥其謬也。”這段文字意為言語不是隨便說的,說話者有自己的意圖。吹牛的人不是在說話,而是在吹牛,吹牛的人有病。要先聽他們的言論,觀察他們的行為,然后才能批駁他們的錯誤觀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斥謬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沒有特殊的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用事實斥謬,讓對方無言以對。
2. 在辯論中,他不斷斥謬,最終贏得了勝利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幫助記憶斥謬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討論會上,聽到一個錯誤觀點后,立即站起來批駁,揭露謬誤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,例如“批駁”、“觀點”、“謬誤”等,以增加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斥謬地糾正了我的錯誤答案。
2. 初中生:在班級辯論賽中,我斥謬地反駁了對方的觀點。
3. 高中生:在社會問題討論中,我用事實斥謬,證明了自己的觀點。
4. 大學生:研究生論文中,我通過斥謬批判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