陗壍
成語(Idiom):陗壍(qiào dià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qiào dià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們設法隱藏自己的本性或真實意圖,表面上裝出一副虛偽的樣子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陗壍源自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中的故事。公元前四世紀,齊國的平原君潘毅欲謀害齊王,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,他裝作忠誠的樣子,表現出對齊王極為尊敬的態度。他說:“臣雖不才,但請陛下相信,臣愿為陛下盡忠,不敢有二心。”這個故事中的“陗壍”一詞,成為了形容人虛偽掩飾真實意圖的成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表面虛偽,心懷不軌的情況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種情境下故意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,以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陗壍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典故,具體來源可以追溯到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陗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表面上對我很友好,但我覺得他是在陗壍。
2. 她總是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,但實際上卻心機很重,真是陗壍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陗壍”與虛偽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可以想象一個人表面上裝出一副友好的樣子,但內心卻隱藏著不良意圖,這就是陗壍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《史記》中的其他典故,以及與虛偽、欺騙相關的成語,加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雖然對我很友好,但我覺得他是在陗壍。
2. 初中生:她表面上對大家很親切,但實際上卻是個陗壍的人。
3. 高中生:他總是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,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個陗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