蔓引
成語(Idiom):蔓引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àn yǐ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事物逐漸擴大或發展,像藤蔓一樣蔓延開來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蔓引是一個形容詞,用來形容事物逐漸擴大或發展的過程。它比喻事物像藤蔓一樣不斷地延伸、擴展。這個成語常用來描述一些負面的情況,如問題的逐漸惡化、矛盾的不斷升級等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蔓引可以用于描述各種不同的情境,如社會問題的惡化、矛盾的升級、病情的惡化等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使用蔓引來形容一些事情逐漸變得更糟糕或更復雜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《左傳·襄公十三年》。故事中,齊國有個叫鮑陽的人,他是一個聰明而機智的人。有一天,他在庭院中發現了一株蔓藤,他觀察到蔓藤在不斷地蔓延,于是他用這個現象來形容事物的發展和變化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蔓引由兩個字組成,第一個字“蔓”表示藤蔓,第二個字“引”表示延伸、擴展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問題已經蔓引到了整個社區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它。
2. 這場矛盾一直在蔓引,如果不及時解決,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蔓引”與藤蔓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想象一株藤蔓不斷地延伸、擴展,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、故事或新聞來進一步理解和應用蔓引這個成語。也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記錄一些蔓引的現象,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我家的花園里有一株藤蔓,它一天天蔓引得更長了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這個社會問題已經蔓引到了全市,我們應該采取措施解決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這個矛盾已經蔓引多年,如果不處理,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沖突。
4. 大學生及以上(18歲以上):這個國家的經濟問題已經蔓引到了全球,我們需要共同努力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