違時絶俗
成語(Idiom):違時絶俗(wéi shí jué sú)
發音(Pronunciation):wéi shí jué sú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違反時尚和社會習俗,不合時宜的行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違時絶俗是一個由兩個成語組成的詞語。違時意味著違背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,不順應時勢;絶俗則表示不顧社會習俗和道德規范,做出與常人不同的行為。違時絶俗強調的是一個人不按照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規范去行動,不受世俗的限制,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違時絶俗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拘一格、與眾不同的人或行為。它可以用來贊美那些敢于挑戰傳統觀念、追求個性和創新的人,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顧倫理道德、違法亂紀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違時絶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。在古代,社會對于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非常嚴格,人們普遍遵循傳統習俗和社會規范。而違時絶俗這個成語則強調了個體的獨特性和個性的價值,鼓勵人們在特定情況下敢于打破常規,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違時絶俗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,每個詞語都有自己的獨立意義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時尚穿搭總是違時絶俗,引領了一股全新的潮流。
2. 這部電影的劇情非常違時絶俗,讓人耳目一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違時絶俗與個性和創新聯系起來,想象一個違背時代潮流和社會習俗的個性人物,他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,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個性、時尚和社會習俗相關的成語,如“異想天開”、“與時俱進”等,可以幫助拓寬詞匯和理解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7-12歲):他的畫風總是違時絶俗,老師們都很喜歡他的創意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她的穿搭風格非常違時絶俗,同學們都對她的時尚眼光刮目相看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他的音樂作品充滿了違時絶俗的元素,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這部電影通過違時絶俗的敘事方式,成功地傳遞了一種反傳統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