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部
基本解釋
(1).佛教分諸天鬼神及龍為八部。《翻譯名義集·八部》:“一天、二龍、三夜叉、四乾闥婆、五阿脩羅、六迦樓羅、七緊那羅、八摩睺羅伽。”因八部中以天、龍二部居首,故又稱天龍八部。 唐 劉禹錫 《送深法師游南岳》詩:“十方傳句偈,八部會壇場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八一:“遙知法會 靈山 在,八部天龍禮我言。”
(2). 南匈奴 的八部。《后漢書·南匈奴傳》:“二十四年春,八部大人共議立 比 為 呼韓邪單于 ,以其大父嘗依 漢 得安,故欲襲其號。”
(3).指 契丹 的八部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錄一》:“﹝ 契丹 ﹞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賀氏 ,后分為八部,其一曰 但皆利部 ,二曰 乙室活部 ,三曰 實活部 ,四曰 納尾部 ,五曰 頻沒部 ,六曰 內(nèi)會雞部 ,七曰 集解部 ,八曰 奚嗢部 。部之長號大人,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統(tǒng)八部。”
成語(Idiom):八部 (bā bù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bā b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各方面的兵力、人員、力量等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八部是一個用來形容各種方面的兵力、人員、力量等的成語。它可以指代軍隊、隊伍、力量、人才等。八部也可以用來形容組織有序、各方面齊備的情況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八部常用于形容軍隊或組織的力量雄厚、人員齊全,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能力全面、才華橫溢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八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法和軍事戰(zhàn)略。古時候,戰(zhàn)爭時期需要組建強大的軍隊,兵力和人員的齊備是非常重要的。因此,人們用“八部”來形容軍隊的力量和人員的數(shù)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八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沒有特定的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支隊伍兵力充足,各方面都是八部。
2. 這個組織人才濟濟,實力雄厚,真可謂是八部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(lián)想記憶來記憶八部這個成語。可以將“八”字與“兵”的發(fā)音相近,聯(lián)想到軍隊或者組織的兵力;將“部”字與“部隊”的發(fā)音相近,聯(lián)想到軍隊的組織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兵強馬壯”、“兵不血刃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班的學生八部,每個人都有自己特長。
2. 初中生:這個足球隊八部,每個隊員都非常出色。
3. 高中生:這個學校的社團八部,每個社團都有很多活動。
4. 大學生:我們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八部,每個人都是頂尖的科學家。
5. 成年人:這個公司的員工八部,各個崗位都有專業(yè)的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