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糧
基本解釋
[釋義]
(名)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生產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的作為農業稅的糧食。
[構成]
偏正式:公(糧
[例句]
農民向國家交公糧。(作賓語)
英文翻譯
1.agricultural tax paid in grain; grain delivered to the state; public grain; grain to be collected from the peasants
詳細解釋
◎ 公糧 gōngliáng
[agricultural tax paid in grain] 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生產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的作為農業稅的糧食
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生產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作為農業稅的糧食。 周恩來 《恢復生產,建設中國》:“在公糧的負擔上,每一個農民每年平均收入大概是四百斤小米,要拿出八十斤給公家,這就是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。”
成語(Idiom):公糧(gōng liáng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ōng liá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公家的糧食,指國家或公共機構供給的食品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公糧是指由國家或公共機構提供的糧食,用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。它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的關懷和保障,也代表著社會公平和正義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公糧可以用來形容國家或公共機構提供的食品,也可以用來比喻公共資源的分配。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用來表達對國家或公共機構的感激之情,也可以用來批評或諷刺某些機構的不公平分配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公糧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。在古代,國家或皇室會將一部分糧食供應給人民,以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。這種糧食被稱為公糧,意味著它是屬于全體人民的,是公共財產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公糧是一個名詞短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政府每年都會發放公糧,確保每個人都能夠過上穩定的生活。
2. 這個組織將公糧私分,導致很多人無法得到應有的福利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公糧與國家的關懷和保障聯系起來,想象國家為人民提供糧食的場景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糧食制度,以及現代社會的公共資源分配機制,來更好地理解公糧這個成語的意義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政府每天都給我們提供公糧,讓我們不用擔心吃不飽。
2. 初中生:我們應該珍惜公糧,不浪費糧食資源。
3. 高中生:公糧的分配應該更加公平合理,不應該讓一部分人過于奢侈,而讓另一部分人陷入貧困。
4. 大學生:作為年輕人,我們應該為社會的公糧制度做出貢獻,推動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