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道
基本解釋
民間往來的道路。《京氏易傳·蒙》:“蹇利於西南,民道通也。”
成語(Idiom):民道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ín dà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民的意愿和民眾的道德準則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民道是由“民”和“道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民”指的是人民,代表著廣大民眾的意愿和利益;而“道”則表示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。民道指的是人民的意愿和道德準則,強調了人民群眾的權益和社會道德的重要性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民道常用于強調人民的權益和利益,以及社會道德的重要性。可以用于表達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和尊重,也可以用于批評違背人民意愿和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民道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。儒家強調人倫道德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性,認為人民的意愿和社會道德是國家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基礎。因此,民道成為了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民道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我們應該尊重人民的意愿,堅守民道。
2. 這個政策違背了民道,引起了廣大民眾的不滿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民群眾走在一條道路上,象征著人民的意愿和道德準則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思想和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,了解更多關于人倫道德和社會秩序的內容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應該遵守民道,不說臟話。
2. 初中生:政府應該聽取人民的意愿,走民道。
3. 高中生: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,民道是我們共同的追求。
4. 大學生:我們要關注社會公平正義,堅守民道的原則。
5. 成年人:作為公民,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事務,為民道貢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