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弦
基本解釋
謂離別時彈奏的琴聲。 南朝 梁 范云 《餞謝文學離夜》詩:“分絃饒苦音,別唱多凄曲。”
成語(Idiom):分弦
發音(Pronunciation):fēn xi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分割琴弦,指斷絕親情或友情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成語“分弦”源自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分弦矣,無樂也。”原指在古代音樂中,琴弦斷裂,無法奏樂,因此引申為斷絕親情或友情。現在用來形容親情或友情破裂,關系破裂或斷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親情或友情破裂的情況,表示關系不和或斷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伯牙的音樂家,他精通琴棋書畫,尤其擅長彈琴。他的琴聲動人心弦,被譽為天下第一。伯牙一直尋找一個能夠與他相互欣賞音樂的知己,直到他遇到了鐘子期。兩人一見如故,相互傾慕,成為了知音好友。他們常常一起彈琴,共同欣賞音樂。然而,伯牙的好友鐘子期突然去世,伯牙失去了知己,悲痛欲絕。從此以后,伯牙再也無心彈琴,他覺得再也找不到一個能夠與他相互欣賞音樂的人。他說:“分弦矣,無樂也。”意思是說,琴弦斷裂了,再也無法奏樂了。這個故事成為了“分弦”這個成語的起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們曾經是最好的朋友,但現在已經分弦多年了。
2. 他的家庭關系已經完全分弦,沒有了親情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分弦”拆分為“分”和“弦”,聯想到琴弦斷裂的形象,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了解其他描述親情或友情破裂的成語,如“破鏡重圓”、“水斷糧絕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朋友和我吵架了,我們的友誼已經分弦了。
2. 初中生:他們兩兄弟因為一些事情鬧翻了,現在已經分弦多年了。
3. 高中生:她和她的父母關系緊張,已經分弦很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