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敵
基本解釋
[釋義]
(動)對等、相稱。
[構(gòu)成]
并列式:匹+敵
[例句]
雙方勢力匹敵。(作謂語)
近義詞
英文翻譯
1.equal in force; be well matched; be equal to
詳細解釋
◎ 匹敵 pǐdí
[be well matched] [力量] 相當;對等;相稱
蕭同叔子非他,寡君之母也;若以匹敵,則亦晉君之母也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
一個可與世界冠軍匹敵的棒球隊
(1).相比;相當;對等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 蕭同叔子 非他,寡君之母也;若以匹敵,則亦 晉君 之母也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郭皇后傳》:“諸親戚嫁娶,自當與鄉(xiāng)里門戶匹敵者,不得因勢彊與他人婚也。” 唐 杜甫 《鄭典設(shè)自施州歸》詩:“時雖屬喪亂,事貴當匹敵。” 宋 葉適 《上殿札子》:“賴陛下威靈遠暢,使得以匹敵往來爾。” 清 陳鳣 《對策》卷一:“若夫匹敵者,但偁頓首,或偁再拜而已。” 郁達夫 《杭州》:“一位醉酒吟詩攜妓的郡守的力量,無論如何,也是不能和帝王匹敵的。”
(2).指彼此相當?shù)娜恕?明 彭士望 《冬心》詩:“敢遂薄高曾,自矜無匹敵。” 清 周中孚 《鄭堂札記》卷五:“若 李滄溟 者,諸體俱少完善,惟七絶差勝,祇堪與 謝四溟 之五律等量齊觀, 弇州 反引以為匹敵,不過欲與 北地 、 信陽 兩兩相配耳。”
(3).配偶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其亡夫若妻者,縣官買予之。人情非有匹敵,不能久安其處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永州司功參軍譚隨亡母毛氏志文》:“ 周 之列國, 譚子 毛伯 。合是二姓,從其匹敵。”
(4).婚配,結(jié)為夫妻。 宋 江洵 《燈下閑談·鯉魚變女》:“﹝女子﹞曰:‘幸覯清風,故來匹敵。’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鴉頭》:“妾煙花下流,不堪匹敵;既蒙繾綣,義即至重。”
成語(Idiom):匹敵(pǐ dí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pǐ dí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與對手相當,能夠抗衡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匹敵表示能夠與對手相當,具有抗衡的實力。常用于形容兩個或多個實力相當?shù)娜嘶蚴挛镏g的競爭或?qū)埂?/p>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匹敵常用于描述競爭激烈的場景,例如體育比賽、商業(yè)競爭、學術(shù)較量等。也可用于形容兩個實力相當?shù)娜嘶蚴挛镏g的對抗,以及在困境中能夠與困難相抗衡的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記載了匹敵的故事起源。戰(zhàn)國時期,楚國的將領(lǐng)項羽與劉邦的軍隊在垓下大戰(zhàn),劉邦的軍隊實力強大,楚國的將士面對強敵感到十分壓力。而項羽則鼓勵士兵說:“漢人雖眾,可與我軍匹敵!”這句話鼓舞了楚軍士氣,最終楚軍在垓下大勝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(jié)構(gòu)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我們的實力已經(jīng)足夠與對手匹敵了。
2. 這支球隊在比賽中展現(xiàn)出了與強隊匹敵的實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匹敵”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。其中,“匹”可以聯(lián)想到匹配、相等的意思,而“敵”則表示對手、敵人。因此,匹敵可以理解為與對手相等、能夠抗衡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
1. 學習其他與競爭、對抗相關(guān)的成語,如:不相上下、勢均力敵等。
2. 閱讀相關(guān)的歷史故事或體育報道,了解匹敵在不同領(lǐng)域中的應(yīng)用和意義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我和同桌在考試中的成績一直匹敵,我們互相鼓勵,一起進步。
初中生:這兩支籃球隊實力相當,比賽會是一場激烈的匹敵。
高中生:在學術(shù)競賽中,我希望能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匹敵,展現(xiàn)自己的才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