黷賄
成語(Idiom):黷賄(dú huì)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ú hu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貪污受賄,貪贓枉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黷賄是由“黷”和“賄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黷指的是剝奪、奪取,賄指的是貪污受賄。合在一起表示貪贓枉法,指官員利用職權進行貪污受賄的行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黷賄這個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官員利用職務之便從中謀取私利,違法貪污的行為。可以用于批評和譴責貪污腐敗的現象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黷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昭公二十四年》中。故事中,昭公的寵臣賈佗貪圖私利,通過貪污受賄的手段,剝奪百姓的財產。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黷賄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黷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位官員因為黷賄罪被判刑十年。
2. 他貪污受賄,完全是黷賄的典型代表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黷賄”這個成語與貪污受賄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正在剝奪百姓的財產,違法貪污的場景,以此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中國的反貪污斗爭歷史,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,以及反腐敗的重要性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們告訴我們要遠離黷賄的行為,不要貪污受賄。
2. 初中生:老師告訴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遠離黷賄的誘惑。
3. 高中生:研究黷賄的現象對于我們理解政治腐敗有重要意義。
4. 大學生: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反腐敗斗爭,共同打擊黷賄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