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皮皺皺
發音(Pronunciation):pí zhòu zhòu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皮膚松弛老化,使人顯得年老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指人的皮膚因年老而松弛起皺紋,形容人的年紀大了,顯得老態龍鐘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的皮膚松弛起皺紋,或者形容人的年紀大了,顯得老態龍鐘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及吾及子皆皮皺皺,吾不懼也?!边@句話出自《左傳》,描述了昭公年紀大了,皮膚松弛起皺紋,但他并不害怕。從此,人們用“皮皺皺”來形容人的皮膚松弛老化,也用來形容人的年紀大了,顯得老態龍鐘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由重復的形容詞“皺皺”修飾名詞“皮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奶奶的臉上皮皺皺的,看起來很慈祥。
2. 爺爺年紀大了,皮皺皺的,但精神矍鑠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成“皮膚起了皺紋,皺起來像皺紙”,通過聯想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與老化和外貌相關的成語,如“白發蒼蒼”、“齒如瓠犀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奶奶的臉上皮皺皺的,但是笑起來很開心。
2. 初中生:爺爺的臉上皮皺皺的,是歲月留下的痕跡。
3. 高中生:她的皮膚一點也不皺皺,看起來很年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