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際
基本解釋
漢 初《詩》有 齊 魯 韓 三家。《齊詩》學者 翼奉 說詩,附會陰陽五行之說,以推論政治變化,認為每當卯、酉、午、戌、亥是陰陽終始際會之年,政治上必發(fā)生重大變動。《漢書·翼奉傳》:“《易》有陰陽,《詩》有五際。”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《詩內(nèi)傳》曰:‘五際,卯、酉、午、戌、亥也。陰陽終始際會之歲,於此則有變改之政也。’” 清 朱彝尊 《曹先生溶挽詩六十四韻》:“説《詩》窮五際,布《易》得三爻。”參閱《詩·周南·關雎序》“是謂四始,詩之至也” 唐 孔穎達 疏、 清 陳壽祺 《左海經(jīng)辨·詩有六情五際辨》、 清 陳喬樅 《三家詩遺說考》。
成語(Idiom):五際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wǔ j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五際指的是五個時期或階段的邊界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五際是一個由“五”和“際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五”表示數(shù)目,表示數(shù)量上的多;“際”表示邊界或界限。合起來,五際表示五個時期或階段的邊界,指的是兩個時期之間的過渡期或轉(zhuǎn)折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五際通常用于描述兩個時期之間的過渡期或轉(zhuǎn)折點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時期的結束和另一個時期的開始,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中有一段記載:“五際之內(nèi),五家爭之。”這段記載意指五個時期或階段的邊界上,五個家族之間爭斗不休。因此,后來人們將這個詞語引申為兩個時期或階段之間的過渡期或轉(zhuǎn)折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五際是一個名詞性成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時代正處在五際之間,我們需要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(zhàn)。
2. 在歷史的五際中,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重大的變革和轉(zhuǎn)變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五際”拆分為“五”和“際”兩個部分進行記憶。同時,可以通過與“五個時期”或“五個階段”等概念進行聯(lián)想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五際相關的成語,如“五光十色”、“五臟六腑”等,拓展對于五際的理解和應用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這個暑假是我小學生活的五際,我要好好珍惜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初中生活的五際是充滿挑戰(zhàn)和機遇的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高中畢業(yè)是我青春歲月的五際,我要為未來做好準備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大學期間是人生的五際之一,我要努力學習和成長。
5. 成年人(23歲及以上):職業(yè)生涯的五際是我不斷進步和提升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