癥結
成語(Idiom):癥結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èng ji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問題或矛盾的關鍵所在,也指事物的核心或焦點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癥結一詞源自醫學術語,原指疾病的病灶所在,后引申為問題或矛盾的關鍵所在,即事物的核心或焦點。癥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,只有找到癥結,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問題、矛盾或爭論的關鍵所在,也可用于指事物的核心或焦點。適用于各種口語和書面語場景,如文章、演講、討論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癥結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魯有病人,公問之。對曰:‘在驥尾。’公問于驥曰:‘病人之癥結,何如?’驥對曰:‘病人之癥結,在于背脊之間。’公問于病人曰:‘背脊之間痛乎?’對曰:‘痛。’公曰:‘若是,取之。’”此故事中的癥結指疾病的關鍵所在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,沒有固定的詞序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們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。
2. 要解決這個爭議,我們必須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。
3. 這篇文章的癥結在于作者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他的觀點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癥結與“問題的關鍵所在”進行聯想,用于表示事物的核心或焦點。可以將“癥結”這個詞與“病灶”進行聯想,引申為問題或矛盾的關鍵所在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問題、矛盾和關鍵相關的成語,如“病入膏肓”、“關鍵時刻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8歲):這個數學題的癥結在于我不知道如何計算分數。
2. 初中生(14歲):這本書的癥結在于作者沒有交代清楚主人公的心理變化。
3. 高中生(17歲):這個物理實驗的癥結在于我們沒有準確測量數據。
4. 大學生(21歲):這個論文的癥結在于研究方法的設計不夠科學。
5. 成人(30歲):這個項目的癥結在于管理層的決策失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