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恕
基本解釋
寬容;寬大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流業》:“清節之流,不能弘恕。”《南史·蕭暎傳》:“后為 北徐州 刺史,在任弘恕,人吏懷之。”《舊唐書·鄭畋傳》:“ 畋 文學優深,器量弘恕,美風儀,神彩如玉,尤能賦詩。”
成語(Idiom):弘恕(hóng shù)
發音(Pronunciation):hóng sh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寬宏大量,廣泛寬容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弘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弘意為廣大、寬廣,恕意為寬容、原諒。弘恕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心胸寬廣,待人寬容,不計較小節,能夠寬宏大量地對待他人的過錯。這個成語強調了寬容和寬廣的品質,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之一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弘恕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豁達和寬容的品質。在社交場合中,當一個人遇到了他人的過錯或犯錯誤時,如果他能夠以弘恕的態度對待,寬容原諒他人,就能夠顯示出他的高尚品質和修養。此外,在教育和家庭中,弘恕也是一種重要的美德,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寬容和大度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弘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論語》中的一則故事。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他:“有一種美德應該成為人們的主要目標,那是什么?”孔子回答說:“寬容和寬廣。”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對寬容和寬廣品質的重視,弘恕也因此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弘恕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。其中,“弘”是形聲字,意為廣大、寬廣;“恕”是形聲字,意為寬容、原諒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朋友的過錯總是能夠以弘恕的態度來對待。
2. 在困難的時候,他表現出了弘恕的胸懷,寬容了他人的錯誤。
3. 只有具備弘恕的品質,才能夠在人際關系中取得和諧和長久的友誼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記憶弘恕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:
1. 將“弘”字想象成一幅寬廣的畫面,展示出寬廣的胸懷。
2. 將“恕”字想象成一個人原諒他人的姿態,展示出寬容的態度。
3. 將“弘恕”這個成語與寬容和寬廣這兩個詞聯系起來,形成關聯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弘恕這個成語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價值觀,例如仁、義、禮、智等。這些價值觀是中國文化的核心,對于理解中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非常重要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小明在游戲時把小紅的玩具弄壞了,小紅很生氣,但是小明向她道歉,小紅也很快地原諒了他,展現了弘恕的品質。
2. 小學生:小明的朋友們在他生日會上弄翻了他的蛋糕,但是小明沒有生氣,而是以弘恕的態度寬容了他們的錯誤。
3. 中學生:在班級里,同學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矛盾和誤解,但是以弘恕的態度對待,可以解決問題,維護班級的和諧。
4. 大學生:在大學生活中,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,以弘恕的心態對待他人的過錯,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