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虛
基本解釋
(1).指胸腔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心居中虛,以治五官。” 楊倞 注:“心居於中空虛之地。” 梁啟雄 釋:“指人體上的胸腔。”
(2).指心。《子華子·北宮子仕》:“夫人之中虛也,不得其所欲則疑,得其所不欲則惑;疑惑載於中虛,則荊棘生矣。” 宋 蘇軾 《讀道藏》詩:“至人悟一言,道集由中虛。”
(3).里面空虛。《鹖冠子·學問》:“中虛外博,雖博必虛。” 晉 傅咸 《琵琶賦序》:“觀其器,中虛外實,天地之象也。”
(4).猶虛心。 明 李贄 《與耿司寇告別》:“是故 曾點 終於狂而不實,而 曾參 信道之后,遂能以中虛而不易終身之定守者,則夫子來歸而后得斯人也。”
(5).中氣虛弱。 唐 韓愈 《病中贈張十八》詩:“中虛得暴下,避冷臥北窗。”
成語(Idiom):中虛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ōng xū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中間的空虛或缺失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中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中”表示中間,指事物的中間部分;“虛”表示空虛或缺失。整個成語指的是事物中間存在的空洞或缺失的部分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中虛常用于描述事物或情況中存在的缺陷、不足或矛盾之處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計劃、論點或理論在某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或不完善之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“中虛”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清楚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中虛”由兩個漢字組成,沒有特定的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方案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中虛,需要進一步完善。
2. 他的觀點雖然有一定道理,但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中虛的地方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中虛”拆分成“中”和“虛”,并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。例如,想象一個中間有一個空洞的物體,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“中虛”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中庸”、“虛實”等,可以幫助加深對該成語的理解和應用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這個故事的結局太中虛了,我希望有一個完美的結局。
2. 初中生:這篇文章的論點有中虛之處,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。
3. 高中生:這個理論在某些方面存在中虛,需要進一步探究和驗證。
4. 大學生:這個項目的規劃還存在中虛,需要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優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