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違世異俗
發音(Pronunciation):wéi shì yì sú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違背世間常規的行為或思想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違世異俗是指超越時代常規,與世界觀不同的行為或思想。它強調某種觀念或行為與當時社會的普遍認知相悖,獨具個性和獨創性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違世異俗常用于形容那些敢于挑戰傳統觀念、勇于創新的人,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違世異俗這個成語出自唐代杜牧的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》:“違世異俗同枯骨,獨樂無緣共白頭。”這里的“違世異俗”指的是與世間常規不同的行為,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超脫塵世的心境和獨立思考的態度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違世異俗由四個字組成,其中“違世”表示違背世間常規,“異俗”表示與眾不同的思想或行為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思想觀念違世異俗,不被大多數人理解。
2.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總是違世異俗,引起了巨大的爭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??梢韵胂笠粋€人站在人群中,他的衣著和舉止與眾不同,與周圍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,這樣就可以聯想到“違世異俗”這個成語的意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背景,以及當代社會對于個性和創新的態度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的穿著和發型總是違世異俗的,同學們都覺得他很特別。
2. 初中生:這本小說的情節違世異俗,讓人看了很過癮。
3. 高中生: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的研究思路非常違世異俗,但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