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賦
基本解釋
向商市征收的賦稅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三會諸侯,令曰:‘田租百取五,市賦百取二,關賦百取一。’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六:“ 晉文公 游於 河 而樂,曰:‘……吾食客門左千人,門右千人,朝食不足,夕收市賦,暮食不足,朝收市賦。’”
成語(Idiom):市賦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ì f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市賦是指古代國家對城市征收的稅款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市賦是中國古代國家稅收制度中的一種,主要是對城市進行征稅。在古代,城市是商業和文化中心,通過對城市征收稅款,國家可以獲得經濟收入,用于建設和維護國家的基礎設施和行政管理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市賦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征收稅款的情況,也可以用于比喻任何形式的負擔或壓力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市賦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稅收制度。在古代,國家需要收取稅款來維持國家的運轉,而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中心,因此征收市賦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稅收形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市賦由兩個漢字組成,其中“市”意為城市,“賦”意為征收稅款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國家對城市的市賦是一種必要的稅收形式。
2. 這個城市的市賦很高,給商家帶來了很大的負擔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市賦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城市里的市場,市場里的商家需要交納市賦作為稅款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稅收制度的知識,以及其他與稅收相關的成語和詞語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家住在市區,我爸爸每個月都要交市賦。
2. 初中生:在古代,城市里的商人都要交納市賦給國家。
3. 高中生:市賦是國家對城市征收的一種稅款,可以用于建設城市的基礎設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