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帬
基本解釋
亦作“ 中裙 ”。亦作“ 中裠 ”。內褲。《漢書·石奮傳》:“取親中帬、廁牏,身自澣灑。” 顏師古 注:“中帬,若今言中衣也。” 王先謙 補注:“中帬者,近身下裳,今有襠之袴,俗謂小衣者是矣。” 清 劉大櫆 《胡孝子傳》:“至夜必歸。歸則取母中裙穢污,自浣滌之。” 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德行》:“下至中裠廁牏,皆自滌之。”
成語(Idiom):中帬(zhōng lǚ)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ōng lǚ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的品德高尚,言行光明正大,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中帬源于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中帬束帶,無私之謂。”中帬原指束帶的中間部分,引申為人的品德中堅正直,不偏不倚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可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,為人正直,言行光明正大的場合。也可用于教育場合,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做人原則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相傳古代有一個叫趙中帬的人,他為人正直誠實,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,因此被后人稱為“中帬”。這個故事傳承至今,成為了中帬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中帬是一個動詞短語,由“中”和“帬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為人中帬,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。
2. 這位公民中帬,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中帬拆分為“中”和“帬”兩個字,中帬的中間部分是“中”,帬的發音與“綠”相似。你可以想象一個品德高尚的人,他的心中充滿了正直的綠色,這樣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品德高尚和正直相關的成語,如“忠誠”、“廉潔”等,以豐富你的漢語詞匯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好朋友小明為人中帬,從不欺負其他同學。
2. 初中生:作為一名學生干部,我要努力做到中帬,帶領同學們共同進步。
3. 高中生:只有具備中帬的品質,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。
4. 大學生: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中帬的企業家,為社會做出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