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屨
成語(Idiom):倒屨
發音(Pronunciation):dǎo j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換鞋時將鞋子倒過來穿,比喻顛倒黑白,背離正道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倒屨成語源自于明代小說《西游記》中的故事。故事中,孫悟空為了逃避玉帝的追捕,變成一個老和尚,并且穿著倒過來的履鞋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顛倒黑白、背離正道。它用來形容人們背離正道,顛倒是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倒屨一詞多用于貶義,形容一個人顛倒是非,背離正道,違背道德準則。常用于批評和諷刺的語境中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倒屨的故事源自于明代小說《西游記》。在小說中,孫悟空為了逃避玉帝的追捕,變成一個老和尚,并且穿著倒過來的履鞋。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倒屨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倒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倒”表示顛倒,背離,而“屨”表示鞋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言行舉止完全倒屨,不值得信任。
2. 這個政客總是倒屨說話,他的承諾毫無可信度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倒屨”與“顛倒黑白”或“背離正道”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想象一個人將鞋子倒過來穿,就好像他顛倒了黑白,背離了正道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道德準則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背道而馳”、“顛倒是非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們作弊考試,真是倒屨了!
2. 初中生: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,完全倒屨了。
3. 高中生: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,真是倒屨無恥。
4. 大學生:一些媒體報道經常顛倒黑白,背離事實,真是倒屨之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