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棹
基本解釋
(1).飛快地劃槳。 唐 張說 《游洞庭湖湘》詩:“飛棹越溟波,維舟恣攀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五回:“﹝ 玄德 ﹞分咐畢,即與 云長 乘小舟,并從者二十餘人,飛棹赴 江 東。” 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趙子固孟堅》:“縣令往見之,飛棹入菰蒲。”
(2).飛快劃動的船。
(3).水軍名。《新五代史·后蜀世家·孟知祥》:“ 知祥 乃訓練兵甲,陰有王 蜀 之志。益置義勝、定遠驍鋭、義寧、飛棹等軍七萬餘人,命 李仁罕 、 趙廷隱 、 張業 等分將之。”
成語(Idiom):飛棹(fēi zhào)
發音(Pronunciation):fēi zhà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船行駛得很快,像飛一樣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飛棹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用來形容船行駛速度非常快,就好像在水上飛行一樣。它形象地描繪了船只迅速行進的場景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飛棹常用于形容船只的速度快,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迅速運動或行進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用它來形容飛機、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快速行駛,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奔跑速度快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詩經·大雅·蕩》中有一句:“飛棹揚帆,止疾不至。”這句詩意味著船只行駛得非常快,甚至飛過水面。后來,這句詩中的“飛棹”被引申為成語,用來形容船只行駛迅速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飛棹由兩個字組成,第一個字“飛”表示快速行進,第二個字“棹”則表示船槳。兩個字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用來形容船只迅速行進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艘船的馬達非常強勁,一踏油門就像飛棹一樣快速前行。
2. 他的腿腳靈活,跑起來就像飛棹一樣迅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想象一艘船在水上飛行的場景,即可聯想到“飛棹”表示船只行駛得很快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船只行進相關的成語,如“迅猛如飛”、“疾馳如風”等,以豐富詞匯儲備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坐的游船在湖面上飛棹般地疾馳著。
2. 初中生:他飛棹一般地沖過終點線,贏得了比賽。
3. 高中生:這輛跑車加速時就像飛棹一樣,瞬間沖到了2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