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民傘
基本解釋
舊時紳民為頌揚地方官的德政而贈送的傘。傘上綴有許多小綢條,上書贈送人之名氏。《糊涂世界》卷十:“在任時第一要聯絡紳士,要曉得地方官這些萬民傘,德政牌,并不是百姓送的,百姓一樣出錢,卻亦不能不出錢,出錢之后,紳士來還官的情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說“面子”》:“有一國從 青島 撤兵的時候,有人以列名于萬民傘上為‘有面子’。”亦稱“ 萬民牌傘 ”。《冷眼觀》第七回:“我年伯就即日交卸了 江寧府 篆務,彼都人士,公餞行旌,送萬民牌傘,又忙碌了數日。”
成語(Idiom):萬民傘
發音(Pronunciation):wàn mín sǎ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萬民傘是一個比喻,意思是指保護人民、拯救人民的力量或者機構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萬民傘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《傘下》,講述了一個善良的人拿著一把大傘,為所有經過的人遮風擋雨。這個故事象征著保護人民的力量和拯救人民的善良行為。因此,萬民傘成為一個形容人民保護和拯救力量的成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萬民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政府、組織或個人為人民提供保護和幫助的行為。它可以用來贊美那些關心人民福祉、保護人民權益的人或機構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萬民傘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《傘下》。故事講述了一個善良的人拿著一把大傘,為所有經過的人遮風擋雨。這個故事傳承下來,成為了一個象征保護和拯救人民的故事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萬民傘是一個形容詞+名詞的結構,形容詞“萬民”表示所有人民,名詞“傘”表示保護和拯救的力量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政府應該成為萬民傘,保護人民的權益。
2. 這個組織是人民的萬民傘,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和支持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巨大的傘下面,有許多人在享受它的保護和拯救,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,了解更多關于保護人民和拯救人民的故事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老師就像我們的萬民傘,保護我們不受傷害。
2. 小學生:警察叔叔是社會的萬民傘,保護我們的安全。
3. 初中生:這個組織為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了萬民傘,讓他們擺脫困境。
4. 高中生:醫生是我們的萬民傘,救治病患,保護人民健康。
5. 大學生:NGO組織為弱勢群體提供了萬民傘,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。
以上是關于“萬民傘”的全面學習指南,希望對你有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