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桃
基本解釋
語本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昔者 彌子瑕 有寵於 衛君 ……與君游於果園,食桃而甘,不盡,以其半啗君,君曰:‘愛我哉,忘其口味,以啗寡人。’及 彌子瑕 色衰愛馳,得罪於君,君曰:‘是固嘗矯駕吾車,又嘗啗我以餘桃。’故 彌子瑕 之行未變於初也,而以前之所見賢,而后獲罪者,愛憎之變也。”后多以指借男寵之事。 清 鈕琇 《觚賸·姜郎》:“ 玉峰 姜 郎 繡 者,性柔姿媚,宛然金閨質也……時有 十八公 ,風流榮達,心傾於 繡 。婉轉致之門下,分桃斷袖,莫踰其寵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劉藥村》:“﹝ 劉藥村 ﹞性迂闊,初不知人間有分桃斷袖事者,聞之,以為人倫大變,作檄以討論之。”
成語(Idiom):分桃
發音(Pronunciation):fēn tá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公平、公正地分配財物或利益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分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分別是“分”和“桃”。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,故事中有兩個朋友一起摘了一棵桃樹上的桃子。他們想要公平地分配桃子,但卻又無法確保每個人得到相同數量的桃子。最后,他們決定將桃子分開,讓對方先選擇一半,然后再由另一個人選擇。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要求人們在分配財物或利益時要公平、公正,不能偏袒一方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分桃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分配財物、資源或利益時的公平原則。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、工作場所、教育等各個領域,提醒人們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分桃的故事最早出自中國古代的《莊子》一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。這個故事通過兩個朋友分享桃子的方式,告誡人們要公平地分配財物,不偏袒一方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分桃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,分別是“分”和“桃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我們應該按照分桃的原則來公平地分配這筆獎金。
2. 這個項目的利潤應該根據分桃的原則進行分配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想象兩個人在分享桃子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同時,也可以聯想到公平、公正的意義,以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平、公正相關的成語,如“公平無私”、“公正廉潔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應該像分桃一樣,公平地分享零食。
2. 中學生:老師應該按照分桃的原則公平地分配作業。
3. 大學生:在團隊合作中,我們應該遵循分桃的原則,公平地分配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