髫男
成語(Idiom):髫男(tiáo ná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tiáo n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年幼而有才華的男子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髫男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髫”指的是幼小的頭發,表示年幼;“男”指的是男子。髫男合在一起,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年紀輕輕但具有出色才華的男子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髫男一詞常用于形容年輕人具備非凡的才華和潛力。可以用來形容年輕的藝術家、學者、運動員等領域的天才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髫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。公元前522年,魯國昭公遭到叛亂,被迫逃亡。途中,昭公遇到了一個窮苦的少年,他頭發亂糟糟的,卻展示出了非凡的才華和聰明智慧。昭公看到這個少年后,感嘆道:“髫髻之士,何其多也!”意思是說,像這樣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才華的人,真是不多見。后來,人們將這個形容年輕有才的男子的詞語稱為“髫男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名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位髫男畫家的作品被譽為藝術界的奇跡。
2. 盡管他只有十六歲,但他的音樂才華被大家稱為髫男之才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想象一個年輕的男子,頭發亂糟糟的,卻展示出了非凡的才華和智慧,這樣就可以形象地記憶髫男一詞的含義了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,如“髫年豪杰”、“髫髻少年”等,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年輕才華的描述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雖然只有十歲,但他的畫畫技術像個髫男一樣厲害。
2. 初中生:她是個髫男,才十四歲就已經成為國際象棋的冠軍了。
3. 高中生:這位髫男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全球的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