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血未乾
基本解釋
古人歃血為盟,結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誠信。因謂定盟未久為“口血未乾”。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 子孔 、 子蟜 曰:‘與大國盟,口血未乾而背之,可乎?’”《周書·文帝紀上》:“君復與故將軍同受密旨,屢結盟約,期於畢力,共匡時難。……口血未乾,匕首已發。” 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金玉蟾》:“嫁娶之盟,姆所親許,天日臨其上,鬼神鑒其旁,口血未乾,想或不負。”
反義詞
成語(Idiom):口血未干(kǒu xuè wèi gā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kǒu xuè wèi gā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事情發生不久,傷口還沒有愈合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口血未干是指傷口上的血跡還沒有干掉,比喻事情剛剛發生不久,問題還沒有解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口血未干常用于形容一些剛剛發生的事情,尤其是指一些問題、沖突、糾紛等還沒有解決的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口血未干成語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,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可以追溯到古代戰爭時期。在戰場上,士兵受傷后的傷口上的血跡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干掉,因此,口血未干成語的意義也就產生了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口血未干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,分別是口(kǒu)、血(xuè)和未干(wèi gān)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事情剛剛發生,口血未干,我們需要盡快解決。
2. 他們之間的矛盾還沒有解決,口血未干,不要再添亂了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口血未干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受傷的人口中還有鮮血,傷口上的血跡還沒有干掉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故事和用法,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詞典或參考資料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摔倒了,口血未干,媽媽幫我處理傷口。
2. 初中生:他們打架后,口血未干,老師及時制止了他們。
3. 高中生:考試結束后,同學們紛紛討論答案,口血未干的情緒還在繼續。
4. 大學生:社團內部發生了爭執,口血未干,我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