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國
基本解釋
(1).承平守成之國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寇》:“刑平國,用中典。” 鄭玄 注:“平國,承平守成之國也。” 孫詒讓 正義:“注云平國,承平守成之國也者,謂立國日久,承平無事者也。” 唐 王維 《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》:“副至仁之納隍,用輕典於平國。”
(2).治國。《公羊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公將平國,而反之 桓 。” 何休 注:“平,治也。”
成語(Idiom):平國
發音(Pronunciation):píng guó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統一一個國家,使其平定安定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平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平”意為平定,安撫,使穩定,而“國”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。平國的基本含義是通過統一和安撫來使一個國家平定安定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平國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統一國家的過程,特別是在戰亂或分裂的局勢下,通過政治、外交或軍事手段統一國家,實現國家的穩定和安定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平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。當時,中國分裂為七個國家,爭奪不斷,戰亂頻發。為了實現統一,各國之間進行了多次戰爭和外交斡旋,最終由秦國統一了六個國家,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。這個過程被形容為“平國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平國是一個形容詞+名詞的結構,形容詞“平”修飾名詞“國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歷史上,有許多英雄人物通過平國統一了分裂的國家。
2. 這位國王以智慧和勇氣平國,使國家重新恢復了和平與繁榮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記憶成語“平國”的方法可以是聯想法。可以想象一個國家被戰亂所困擾,然后有一個英雄人物出現,通過平定和安撫,使這個國家重新恢復了和平與穩定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中國歷史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戰國時期和秦朝統一的歷史知識,了解更多關于平國的故事和背景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應該努力學習,將來成為有能力平國的人。
2. 初中生: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通過平國統一了分裂的國家。
3. 高中生: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平國,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繁榮。
4. 大學生:平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需要政治、外交和軍事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