肆詆
成語(Idiom):肆詆(sì dǐ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ì dǐ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肆意詆毀,惡意中傷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肆詆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指的是肆意地詆毀、中傷別人,表達了惡意中傷以及不顧事實真相的行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肆詆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、譴責某人惡意中傷他人的行為,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言辭尖刻、毫無顧忌地中傷他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: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,他在宮廷中被人中傷,但他沒有回應,也沒有與人爭論,而是默默忍受。后來,他的學生問他為什么不回擊,董仲舒回答說:“我不與小人爭論,因為小人的肆詆不值一辯。”從此,肆詆成為了描述惡意中傷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肆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肆”意為任意,放縱,“詆”意為詆毀,中傷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總是肆詆別人,毫無顧忌。
2. 面對肆詆,我們應該保持冷靜,不要輕易回應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任意地詆毀別人,肆意中傷,這樣可以幫助記住“肆詆”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講究的“以德報怨”和“以德報德”的原則,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他人的沖突和爭議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總是肆詆我,讓我很傷心。
2. 初中生:別人的肆詆不會讓我動搖,我會繼續努力。
3. 高中生:在網絡上,肆詆言論泛濫,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和冷靜。
4. 大學生:我們應該拒絕肆詆和謾罵,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