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道貌岸然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ào mào àn r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一個人言行舉止看似正直、莊重,但實際上卻虛偽、偽善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道貌岸然形容一個人以道德、品德高尚的姿態示人,但其內心卻不真實,表面上看似正直莊重,實際上卻是虛偽、偽善的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裝得很正經、很有道德的人,實際上卻心機深重、不真誠的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,故事中的魏公子是一個外表看似正直、莊重的人,但實際上心機深重,他以一種高尚的姿態示人,但實際上卻是虛偽、偽善的。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,成為了成語“道貌岸然”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四個漢字組成,分別是“道”、“貌”、“岸”、“然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總是道貌岸然地說著一套道德準則,但實際上卻是個偽君子。
2. 別被他的道貌岸然所迷惑,他的真實面目并不可信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道貌岸然”拆分成四個字來記憶,然后想象一個人穿著道士服裝(道)站在河岸上(岸),臉上帶著一種高傲的表情(貌),看似非常正直、莊重(然),但實際上內心虛偽、偽善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,如“面紅耳赤”、“表里不一”等,以加深對虛偽、偽善行為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道貌岸然地說自己從來沒有偷過東西,但我們都知道他偷了我的鉛筆。
2. 初中生:那個同學總是道貌岸然地批評別人的作業,但他自己的成績并不比我們好。
3. 高中生:老師一直以道貌岸然的形象示人,但我們都知道他在背后說過一些不好聽的話。
4. 大學生:那個同學總是道貌岸然地表現自己很守紀律,但實際上他經常遲到早退。
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