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精神矍鑠
發音(Pronunciation):jīng shén jué shuò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旺盛,思維敏捷,精力充沛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精神:指思維、意志等方面的表現;矍鑠:指眼神明亮有神。精神矍鑠形容人的精神煥發,精力充沛,表現出思維敏捷、眼神明亮有神的狀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鑠,也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精神煥發,精力充沛的狀態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《警世通言·拾遺記·王洪》中。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王洪的老人,年過古稀卻精神矍鑠,聰明過人。他在偶然的機會下幫助了一個被冤枉的人,最終使真相大白。這個故事展現了王洪精神矍鑠的形象,成為了后來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精神矍鑠的結構是形容詞+形容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老人雖年過七旬,但精神矍鑠,思維敏捷。
2. 年輕人精神矍鑠,工作效率很高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。精神矍鑠可以聯想成眼神明亮有神的老人,思維敏捷,精力充沛的形象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精神矍鑠相關的成語,如“神采奕奕”、“神采飛揚”等,擴展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年紀大了,但是精神矍鑠,教得很好。
2. 初中生:爺爺雖然已經退休,但依然精神矍鑠,經常帶我們去旅游。
3. 高中生:老師雖然年紀大了,但精神矍鑠,對新知識的學習很有激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