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筳
成語(Idiom):碧筳 (bì tá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bì t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書籍的字跡清晰、紙質潔白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碧筳是由“碧”和“筳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碧”指的是翠綠色,表示清新明亮;“筳”指的是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或木簡。碧筳這個成語形容書籍的字跡清晰、紙質潔白,意味著文章或書籍的內容清晰明了,質量高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碧筳一詞常用來形容文章、書籍、字跡等的質量優良,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文筆清新、文字流暢。在寫作、評書、講演或評論文章等場景中,可以使用碧筳來贊美文章的優秀之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碧筳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中,記載了屈原和賈生之間的一段故事。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,他的作品流傳至今。在故事中,賈生看到屈原的一篇詩稿后,稱贊其字跡清晰如同碧玉和竹簡,因此形成了“碧筳”這個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 + 名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本書的字跡清晰、紙質潔白,真是一本碧筳之作。
2. 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好,字字如碧筳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碧筳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本書的字跡清晰、紙質潔白,就像碧玉和竹簡一樣光滑明亮。通過將這個形象與碧筳這個詞語聯系起來,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碧筳這個成語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和書法等相關知識,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書籍和文章的信息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7-12歲):老師的字寫得非常好,就像碧筳一樣清晰明亮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這本小說的描寫真是太棒了,字字如碧筳,讓人讀得津津有味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他的論文寫得非常出色,字句間的銜接非常流暢,堪稱碧筳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