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詞語解釋
bù chǐ xià wèn ㄅㄨˋ ㄔㄧˇ ㄒㄧㄚˋ ㄨㄣˋ不恥下問(不恥下問)
◎ 不恥下問 bùchǐ-xiàwèn
[do 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the rank and file;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's inferiors] 不把向?qū)W問、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。形容謙虛、好學
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詞語解釋
bù chǐ xià wèn ㄅㄨˋ ㄔㄧˇ ㄒㄧㄚˋ ㄨㄣˋ不恥下問(不恥下問)
向地位、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認為有失體面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” 何晏 集解:“下問,謂凡在己下者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勤求》:“夫讀五經(jīng),猶宜不恥下問,以進德修業(yè),日有緝熙。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七回:“閣下既不恥下問,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。” 毛澤東 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,要‘不恥下問’,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。”
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:不恥下問
成語(Idiom):不恥下問(bù chǐ xià wèn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bù chǐ xià wè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不以向下請教為恥,表示虛心學習、勇于向他人請教的精神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不恥下問是一個表示學習態(tài)度的成語,強調(diào)了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保持謙遜、虛心的態(tài)度,不以請教他人為恥。它鼓勵人們勇于向他人請教,不斷學習進步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不恥下問常用于描述一個人虛心學習、不怕向他人請教的情境。可以用于教育、工作、生活等各個方面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史記·范睢蔡澤列傳》中的一則故事。相傳,戰(zhàn)國時期,齊國的范睢和蔡澤都是有名的學者,范睢聰明才智過人,蔡澤卻很平凡。有一天,蔡澤對范睢說:“我雖然學識不如你,但是我有一點你沒有,那就是不恥下問。”范睢深受啟發(fā),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(tài)度,以虛心請教的心態(tài)不斷提高自己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不恥下問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不”表示否定,“恥”表示羞恥,“下問”表示向下請教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作為一個優(yōu)秀的學生,我們應該學會不恥下問,虛心向老師請教問題。
2. 他是一個有學習熱情的人,總是不恥下問,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不恥下問”記憶為“不以請教為恥”。可以用“請教”這個詞和“恥”這個字來聯(lián)想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學習、教育相關的成語,如“學貴不倦”、“溫故知新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不恥下問,向老師請教了一個問題。
2. 初中生:作為一個好學生,我懂得不恥下問,虛心向同學請教學習方法。
3. 高中生:我們應該保持不恥下問的態(tài)度,向老師請教困難題目。
4. 大學生:虛心學習,不恥下問是成為優(yōu)秀學生的必備品質(zhì)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