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鱗萃比櫛
發音(Pronunciation):lín cuì bǐ zh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人才聚集,群賢畢至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鱗萃比櫛是一個描寫人才云集、群賢畢至的成語。其中,“鱗萃”意指魚鱗密集,比喻人才眾多;“比櫛”意指梳理頭發,比喻人才互相交流、切磋。整個成語表示人才集聚,相互切磋,共同進步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才眾多、聚集在一起的場合,例如形容一個學術會議上專家學者的云集,或者形容一個團隊中各類人才的聚集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漢書·藝文志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。相傳在漢代,有一位名叫驪山的學者,他非常聰明有才華,各地的學者都前來拜訪他,向他請教學問。驪山非常歡迎這些學者,他們相互切磋,共同進步。后來,人們就用“鱗萃比櫛”來形容人才眾多、聚集在一起的情景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鱗萃比櫛是一個四字成語,由兩個詞組成。其中,“鱗萃”是動詞短語,意為魚鱗密集;“比櫛”也是動詞短語,意為梳理頭發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學術會議上,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鱗萃比櫛,互相切磋,讓人受益匪淺。
2. 這個公司的團隊里,各類人才鱗萃比櫛,共同努力,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幅畫面,畫面中有許多魚鱗密集地排列在一起,同時,畫面中還有人們在互相梳理頭發,彼此交流切磋。這樣的畫面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和結構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文化書籍,了解更多關于人才集聚、學術交流的故事和事件,進一步擴展對這個成語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5-12歲):我們班級里的同學都很聰明,每天上課都像鱗萃比櫛一樣,互相學習進步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我參加了一個科技比賽,發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,真是鱗萃比櫛,讓我受益匪淺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我參加了一次學術研討會,會上的專家學者鱗萃比櫛,他們的發言都很有啟發性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我所在的學院有很多優秀的教授和學生,每天都能感受到鱗萃比櫛的學術氛圍。
5. 成年人(23歲以上):我在公司里工作,團隊中的人才鱗萃比櫛,大家相互切磋,共同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