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又來
基本解釋
對自己或別人說的話表示肯定或加重語氣。猶言的確是。 元 無名氏 《漁樵記》第二折:“[正末云] 劉 家女,你有一件兒好處,四村上下別的婦女都學不的你。[旦兒云]可又來,我也有那一樁兒好處,你説我聽。” 元 李行道 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[倈兒云]這個是我親娘,你是我妳子。[正旦云]可又來,我的乖乖兒嚛!”《醒世恒言·十五貫戲言成巧禍》:“可又來!我的父親昨日明明把十五貫錢與他馱來作本,養贍妻小,他豈有哄你説是典來身價之理?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守樓》:“[旦]便等他三年,便等他十年,便等一百年,只是不嫁 田仰 。[末]呵呀!好性氣,又像摘翠、脫衣、駡 阮圓海 的那番光景了。[旦]可又來, 阮 田 同是 魏 黨, 阮 家粧奩尚且不受,倒去跟著 田仰 么?”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一回:“眾上夜的人齊聲説道:‘這不是賊,是強盜……打不過姓 包 的,才都跑了。’營官道:‘可又來,若是強盜,難道倒打不過你們的人么?’”
成語(Idiom):可又來
發音(Pronunciation):kě yòu lá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某種不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人再次出現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成語“可又來”由“可”和“又來”兩個部分組成。其中,“可”表示可能性或者會發生的意思,“又來”表示再次出現。整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某種不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人再次出現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這個成語多用于貶義,形容某種不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人再次出現。可以用于形容一些不好的習慣、不好的行為或者不好的人再次出現,給人們帶來煩惱和困擾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成語“可又來”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具體記錄,但這個成語的使用頻率很高,常常出現在人們的口語中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可又來”的結構比較簡單,由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之前就是個麻煩的人,可又來了,真是讓人頭疼。
2. 這種壞習慣他以前有過,現在又開始了,真是可又來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與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,例如“一再重來”,“再三再四”等,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“可又來”相似的成語,例如“屢見不鮮”、“屢試不爽”等,擴大詞匯量,豐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之前就吃過這種苦瓜,又來了一次,真難吃。
2. 初中生:他之前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,可又來搗亂,讓老師很生氣。
3. 高中生:這個公司之前就倒閉過一次,現在又重新開業,真是可又來。
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