僮干
成語(Idiom):僮干
發音(Pronunciation):tóng gà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忠誠勤勞的仆人或下屬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僮干一詞源自于古代社會,原指家庭或官府中的仆人或下屬。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忠誠、勤勞,盡心盡力為他人服務的品質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為他人服務,盡職盡責,不辭勞苦的情況。可以用來表揚員工、家庭成員或朋友的勤勞和忠誠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僮干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年》中。故事中,晉國的大夫鄭武公去世后,他的仆人們為他守夜,直到天亮,沒有離開過。這些仆人們盡職盡責,不辭辛勞,被人稱為“僮干”。由此,僮干一詞逐漸引申為忠誠勤勞的下屬或仆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詞組成,第一個字“僮”表示仆人或下屬,第二個字“干”表示勤勞或努力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我們公司的一名真正的僮干,工作非常努力。
2. 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僮干,無論遇到什么困難,她總能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仆人或下屬在工作中非常勤勞,盡心盡力為他人服務的形象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忠誠、勤勞相關的成語,如“臥薪嘗膽”、“勤能補拙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爸爸是一名僮干,每天都很早起床去上班。
2. 初中生:我們班的班長是一個很好的僮干,總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。
3. 高中生:他在學校的社團工作中表現得非常出色,真是一名優秀的僮干。
4. 大學生:作為學生會的一員,我要盡力為同學們服務,成為一名稱職的僮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