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切中時病
發音(Pronunciation):qiè zhòng shí bì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說話或寫文章能夠準確地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,切中要害,直指問題的本質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切中時病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用來形容人的言辭或文章能夠準確地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,直接揭示問題的本質。使用該成語的人通常是在批評、評論或分析某個事物時,能夠抓住問題的核心,達到直擊要害的效果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切中時病常常用于文學作品、評論文章、演講等場合,以表達對問題的深刻洞察和準確判斷。此外,也可以用于日常交流中,形容某人的言辭能夠直指問題的關鍵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切中時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莊子·外物》:“戰國時期,齊國有個人叫晏子,他是個政治家和軍事家,善于辯論,擅長指出問題的癥結。有一次,晏子和齊國的國君進行辯論,他準確地指出了國君的問題所在,直擊了國君的要害。這個故事被后人傳為佳話,成為了切中時病這個成語的來源。”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切中時病是一個四字成語,由“切中”和“時病”兩個詞組成。其中,“切中”表示準確地擊中,直指;“時病”表示問題的癥結所在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評論總是能夠切中時病,讓人受益匪淺。
2. 這篇文章切中了我們社會存在的問題,引起了廣泛的討論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切中時病”與一個人準確地射箭的形象聯系起來,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想象一個射箭手專心瞄準目標,然后準確地射中目標的要害部位,就好像說話或寫文章能夠準確地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切中時病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切中要害”、“切中時弊”等,以擴大詞匯量,并加深對于問題分析和批判能力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老師總是切中時病地指出我們寫作文的問題。
2. 初中生:這篇作文切中了社會問題的痛點,讓人深思。
3. 高中生:他在辯論中切中時病,擊敗了對手。
4. 大學生:這個演講者的言辭切中時病,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