壅隔
成語(Idiom):壅隔(yōng gé)
發音(Pronunciation):yōng g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阻塞、堵塞、隔絕等意思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壅隔是一個形容詞,用來形容事物之間阻塞、堵塞、隔絕的狀態。它表示兩個事物之間存在障礙,無法互相溝通或交流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壅隔常常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、事物與事物之間、地理環境等方面的隔閡,表示彼此之間無法溝通、交流或無法相互接觸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壅隔一詞最早見于《左傳·昭公二十四年》,原文為“壅則不通”。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,當時的國君昭公打算修建一條水渠,但由于一些原因,水渠被堵塞了,無法通行。這個故事被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阻隔和無法聯通的情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壅隔是一個形容詞,由兩個字組成,第一個字“壅”表示阻塞、堵塞,第二個字“隔”表示隔絕、分隔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壅隔已經持續了很久,很難進行合作。
2. 我們之間的壅隔是由于彼此的誤解和溝通不暢造成的。
3. 這座山脈的高峻壅隔了兩個地區的交通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條河流被堵塞,無法流通,形成了壅隔的狀態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壅隔相關的成語,如“壅塞”、“壅閉”等,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河流被石頭堵塞,形成了壅隔的狀態。
2. 初中生:兩個好朋友因為誤會產生了壅隔,不再交流。
3. 高中生:這個國家與周邊國家之間存在著壅隔,無法進行經濟合作。
4. 大學生:現代科技的發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壅隔,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