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心
基本解釋
異心;雜念。《陳書·留異傳》:“進謝羣龍,自躍於千里;退懷首鼠,恆持於百心。”《隋書·盧思道傳》:“外呈厚貌,內藴百心。”《南史·胡穎任忠等傳論》:“持此百心,而事二主,欲求取信,不亦難乎?”
成語(Idiom):百心(bǎi xī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bǎi xī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心思全無雜念,專心致志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百心指心思純粹,沒有雜念,專注一心。形容一個人思想專一,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情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全心全意,毫不動搖地投入其中,沒有任何分心的情況。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專注和敬業精神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百心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后漢書·崔駰傳》中。崔駰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學者,他為人謙虛好學,專心致志地研究經史文獻。因為他對學問的專注和執著,被人們稱為“百心崔駰”,后來百心一詞逐漸流傳開來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形容詞“百”和名詞“心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工作中百心投入,從不分心。
2. 她對音樂的熱愛百心無二,每天都勤奮地練習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百心”想象為一個人的心中只有一百個心思,沒有其他雜念,全神貫注地投入某件事情中。可以通過與“專心致志”等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聯想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百心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一心一意”、“全神貫注”等,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小明在畫畫時百心投入,畫得非常認真。
2. 小學生:考試時,我要百心投入,才能取得好成績。
3. 中學生:參加比賽時,我們要百心投入,全力以赴。
4. 大學生:寫論文需要百心投入,才能完成高質量的研究。
5. 成年人:工作時,我們要百心投入,做到專注和敬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