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詞語解釋
yòng xià biàn yí ㄩㄥˋ ㄒㄧㄚˋ ㄅㄧㄢˋ ㄧˊ用夏變夷(用夏變夷)
謂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其他民族。夏,諸夏,古代中原地區 周 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,后泛指 中國 。夷,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聞用夏變夷者,未聞變于夷者也。” 宋 葉適 《賀龔參政》:“豈徒因陋就簡,襲制度於 漢 唐 之餘;必將用夏變夷,復版籍於祖宗之故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誅妖檄文》:“天父天兄大開天恩,親命我真圣主天王降凡御世,用夏變夷,斬邪留正,誓掃胡塵。”
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:用夏變夷
成語(Idiom):用夏變夷
發音(Pronunciation):yòng xià biàn yí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用夏天的方法對待冬天的事物,比喻不顧實際情況,生搬硬套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用夏變夷這個成語來源于《史記·夏本紀》中的一段故事。相傳夏朝時期,夏桀暴虐無道,百姓苦不堪言。有一次,夏桀發現冬天的河水結冰后可以通行,于是他下令在夏天也要凍結河水。然而,夏天的氣溫明顯無法使水結冰,結果造成了百姓的困擾和不便。這個故事中的“用夏變夷”形象地表達了夏桀的愚蠢和不切實際的行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用夏變夷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不顧實際情況,生搬硬套的人或事物。比如,當某人在處理問題時完全不顧實際情況,生搬硬套他人的經驗或方法時,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用夏變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夏桀的統治時期,他的暴虐行為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苦難。這個故事通過夏桀的錯誤行為,告誡人們在處理問題時要注重實際情況,不要生搬硬套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用夏變夷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用夏”表示使用夏天的方法,“變”表示改變,“夷”表示冬天。整個成語通過對比夏天和冬天的不同,形象地表達了不顧實際情況,生搬硬套的意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用夏變夷,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。
2. 這個方案根本不適用于我們的情況,純粹是用夏變夷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夏天和冬天的形象進行對比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夏天的氣溫高,冬天的氣溫低,通過對比兩者的差異,可以幫助記憶用夏變夷這個成語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關于夏桀的故事,可以更好地理解用夏變夷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背后的寓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夏天的冰淇淋融化了,變成了夏變夷。
2. 小學生:老師講的方法對于這個問題來說太籠統了,根本是用夏變夷。
3. 中學生:他在寫作文時總是生搬硬套別人的觀點,完全是用夏變夷。
4. 大學生:這個項目的執行方案完全不適用于我們的實際情況,純粹是用夏變夷。